如何对待宝宝的反抗情绪

许多父母会发现在宝宝2岁半左右的时候,原先温顺听话的小宝宝突然变得倔强起来: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不给他买的东西他哭着喊着偏要买等。这是因为2~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他的自我意识很强,只要大人一干预他的行为,情绪变化就会特别大。心理学家称之为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独立性形成和个性成长的重要表现。 对幼儿的这种反抗情绪和行为,父母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read more..

婴幼儿心理

婴幼儿心理特征 婴儿惊人的学习潜力 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地个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会有哭叫的反应;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他还必须学会适应新...

read more..

与孩子沟通的25个有效法

1、倾听他们怎么说,而且须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一样,孩子当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7、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而感到自豪。 8、礼貌对待...

read more..

爱待在角落的孩子更易成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容大方地站在舞台中央,但这样的孩子属于少数,更多的孩子愿意待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为什么他们爱待在角落呢? 角落是一个安全又安静的地方,狭小的空间可给人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并不一定成正比。角落里的孩子,往往有着更丰富、更敏感的内心。安静的时候,人的活动指向内心,这正是内在力量聚集的过程,随时如火山般喷发,尽管威力并不大。沉默的人一旦爆发,能...

read more..

能让生气宝宝平静的八个方法

孩子生气的时候的表现是大同小异的,他们对自己的脾气失去控制,也不能象平常一样地正常思考,“但是,帮助孩子平静的方法则要因人而异”。 明尼苏达大学的雪莉·盖勒说道:“对一些孩子来说,咬咬大拇指,抚摸一阵毛毯,或者坐在妈妈的膝上听一个故事就能平静下来,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尖叫一阵,如果尖叫能够阻止他们把东西砸坏,尖叫也行,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镇静下来的...

read more..

家庭教育中的各种矛盾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多重人格。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必将搅乱他们的幼嫩的心智。” 的确,怎样面对这些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rdq...

read more..

父母要传授给孩子生活教训

★说小数不说大数,指导孩子操作 小闹钟涉世尚浅,第一次听说“3200万”这样的天文数字,他还没有积少成多、化难为易的丰富体验,所以“吃惊不已”,以至认为自己“办不到”,而“另一只钟表”指导它:“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表能够操作这种“简单的事情”,最后他完成了“3200万”的工作任务。平时家长不但要给孩子...

read more..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经常能看见孩子透过玻璃在观察着外面的世界,和成-年-人不同的是,他们的专注和好奇程度要比成-年-人强,因为他们的鼻子都被压扁了,他们恨不得透过这玻璃,直接触摸到事物。 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嘞,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

read more..

小儿怕生究竟是何因?

3个月大的小宝宝,亲友来访,多会手舞足蹈笑脸相迎。可是过了两个月后亲友再来访时,竟又哭又反抗,并极力躲避。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3个月以内的婴儿,虽能感知人脸的模样,还能逐渐辨认出亲近之人和陌生人,不过,却无记忆保存能力,因此转眼便忘。可是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储存能力,不仅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而且对陌生人还会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于是会出现哭闹、拒抱的怕生现象。...

read more..

正确理解育儿中不等式

顽皮≠聪明 儿童过份顽皮并不等于天真活泼,也不比普通儿童聪明,长大后不见得更有出息。顽童绝大部分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的结果,他们任性、好动,易于激怒,喜欢闹事,成年后完成高等教育及找到理想职业的人较少。 胖孩子≠壮孩 胖瘦并非衡量小儿健康的标准,健壮的小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无急慢性和先天性疾病; (2)面色红润,皮肤弹性好,毛发、指甲质地、光泽正常,体重增长正常,并与身...

read more..

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

read more..

孩子有进攻行为在所难免

我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就到花园去找小朋友。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比他年龄大的女孩也会这样)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当然觉得哭的一方是弱者,...

read more..

竞争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三四岁的孩子喜欢和别人比赛,在幼儿园的门口,总能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对“接驾”的妈妈爸爸邀功请赏:“妈妈!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师夸奖我的被子叠得最整齐。”“爸爸,今天在班上我的积木堆得最高。”总之,孩子们差不多把每个小游戏都当成一较高下的比赛。竞争意识成了小宝宝的成长动力,当然也免不了有时让他们伤心。宝贝们为什么喜欢比来比...

read more..

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学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一点用也没有,我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要给他做心理咨询。”一个父亲千里迢迢地带着儿子来做心理咨询。“他今年高一,但就是不愿意再去学校读书了,我和她妈妈怎么说、怎么劝都没用。其实他成绩一直挺好的,初中的时候还是班级第一名,也是凭自己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就是不愿意去上学。开始他说因为学校管理的太死板、课业负担太重。我就托...

read more..

激励与呵护,让孩子勇敢

说到“勇敢”这个词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反义词“害怕、恐惧”。其实“害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未知的事物或自然现象产生恐惧,比如“怕黑”、“怕打雷”、“怕突然启动的遥控车”,这倒不必担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加,就会逐渐消除。人类在认识自然之前,不是也曾经对诸如“流星、雷鸣电闪”等产生巨大的恐惧从而流传...

read more..

新生儿亲子沟通注意六点

小宝贝期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妈妈或家人能采用适当的方式和宝宝一起“玩”,通过游戏,更好地促进宝宝各方面机能的发展,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1)要多抱小宝贝 通过抚摸小宝贝、抱小宝贝,年轻的母亲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逐渐感到做妈妈的自豪感、幸福感和现实感。小宝贝也通过经常与母亲肌肤相亲而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 特别是最初的两三个月,对小宝贝来说,“抱&rdquo...

read more..

孩子害怕去学校怎么办?

小宝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到了上学的时间他总是躺在被窝里不愿起来上学,或者干脆谎称身体不适来逃避上学。 造成这种对学校消极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现实中的学校与孩子的想象有差距而引起的。其次,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焦虑可能是引起儿童对学校消极态度的另一个原因。第三,入学后不能立刻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活动中遭受挫折,过多体验失败感,这样使孩子往往不愿去学校。怎样帮助孩子...

read more..

培养孩子的幸福品质

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

read more..

如何帮倔孩子“搭梯子”

如果你以一定的方式对他加以阻止,他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抗,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宝宝2岁半~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宝宝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是不是总为家里的倔宝宝头疼呢?你说朝东,他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偏要向南;只要他认准的事儿,你就是八头水牛也休想将他拉回来!因为他,你常常威风尽失…… 其实...

read more..

让宝宝更好地和同伴交往

宝宝会采用的交往方式和爸妈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怎么样才能让宝宝受欢迎呢? 这就要爸妈平时多多示范交往的技巧,教宝宝使用礼貌用语,教宝宝友爱同伴,多多分享,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练,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这样做不利于宝宝发展同伴交往 和同伴的交往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来,与其他宝宝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让宝宝学会自己处理。包办代...

read more..